[清空]播放记录
正常人里有思维+表达+魅力+情绪管理能力(大部分情况下,包括被拆穿时)之和,能达到女主这么高的已经是凤毛菱角 。
这些稀有的残余者们,挨一下三天后才能苏醒思考的镇静剂一发,电疗一发+吃下三种不同精神病药物,这种摧残程度,估计要么思想上早妥协了,要么大脑物理层面也被破坏到无法再维持原来的水准了。也就是真的偏执狂,才能无孔不入,见缝插针设计出那么多逻辑自洽的表演,说服4个医生放自己走人。
尤其是初诊医生,他不仅顶着院长巨大压力,而且他还是唯一读到过影片开头时老头(就是剧情末尾也出现那个)的亲笔信的读者,那封信的内容是:病患非常善于撒谎,在一个谎言被揭穿后立刻用一个新谎言解释自己上一次撒谎有多情不得已,会让新手医生也中招。幸好你并不是。连这样的一位“并非新手”,“被谎言羞辱”过的初诊医生都同意了。
我个人观点是女主是精神病患,因为初诊医生根据简单谈话记录的笔迹,也就是典型病征有两条:1,憎恶丈夫;2,偏执狂。而她的故事里自始至终只逻辑自洽了第二条,自己为了破案故意演的。但第一条无法自洽。
而且这第一条的破绽只有从前往后看才能发现有恙,如果从后往前看,似乎又说得通了,丈夫把自己钱骗走,当然恨丈夫了。但根据女主的故事,她是一直到发现假老头医生后,才意识到自己被丈夫骗了。如果她和丈夫的感情有半分威胁她安全的因素,作为“侦探”的她怎么也不会同意以丈夫签字的方式送自己去精神病院来帮助破案。
另外我也不同意她是侦探。如果有病说成立,那所谓侦探,和故意成为偏执狂一样,就都是偏执狂的一部分。
工作中教会自己一个道理:障眼法(包含过度美化、谎言等等设局)可以混淆你看到的,但没法混淆你没看到的部分。一块侦探的匾额就属于你看到的部分。作为一个真正的侦探,你本应看到的部分却没有看到:侦探破获过的知名案件的报道(以女主的故意偏执狂以破案的胆识,默默无闻的概率极低),侦探合作过的警察人脉,侦探的知识储备等等。女性作为危险的刑事案件侦探这些真不应该是一片空白。
这里说的侦探知识储备,远不止是说故事能力那么简单。首先能说故事,那只是狼人杀/剧本杀高玩级别的知识储备罢了。作为侦探,尸检应该毫无难度吧?已经伪装成验尸官了也没着墨,倒是老警察吐槽“我不是爱因斯坦都呢能知道死因,她还在查什么呢?”分析犯罪动机和证据链拼接也没见她做,能看到的只是在反复强调自己是侦探。当然了,除了讲故事以外,记住档案室位置,制造马桶故障并溜入档案室,制造纵火,以及根据笔迹知道犯人的精神病种类,根据邮戳知道寄出地点算是讲故事以外的额外知识能力了,但这与一个完备的侦探比就相当于一两根肋骨之于整幅人骨。最直接的莫过于帮女主的女医生也翻了院长的文件知道了女主丈夫给了20倍的诊金,难道女医生也是侦探?为了破案故意装成了精神病医生?
举个最简单例子:笔者的朋友给有一次曾经给笔者发了某演员拍戏时候拍的微博照片,照片里有上海黄浦江畔的3个地标,笔者根据三个地标的夹角帮她找到了他们拍戏的地点。甚至笔者在遇到一面之缘的人(健身房,理发店等)也总吹嘘自己是侦探甚至特工,我真的算是侦探吗?
没看到的部分也包括一点:侦探难道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吗?一方面为了破案兵行险着自学成为偏执狂还大获成功,另一方面却是对丈夫觊觎自己财产一无所知?以及对于如果无法正常出院如何自证没有安排?如果真的是一个破案上犀利无比,自我保护上毫不设防的存在,那我们通常只有三个字形容这样的矛盾体:偏执狂。(画外音:我要是在开玩笑和吹牛以外的场合坚持自己是侦探的话,也是如此。)
当然这里也强调一点,侦探说永远无法证伪。因为开放式结局是现代电影为了票房等因素的惯用伎俩,悬疑片尤甚。所以剧本设置上永远不会提供完整的侦探证伪证据链,的确存在可能我说的其他案件,警察人脉的确存在只是导演不拍。
此外,无比同意其他影评中的一条,女主最巧妙的地方是把丈夫有罪(经济罪行)和她没病给概念偷换了。一个真正的偏执狂才能感染除了院长以外的所有人(包括四位听证会医生和大部分看到那一刻的观众)忘掉这个概念偷换。
最后,电影很巧妙的一点是里面出现的六位精神病医生,影片借用他们的资历和他们面对女主时互相反应的对比,进一步作为一条最隐藏暗线暗示了最后的反转,这里总结一下他们和各自表现:
初诊医生(有经验的医生),玳瑁眼镜医生(长胡子,临床服务主管),救女主的女医生(中心副主任,院长辞职的下一任院长),另一位女医生(路人甲,后面不加入讨论),院长,老头。
年轻有经验的医生:询问基本问题,被女主盯着胸口金笔看后会慌张;被女主生吞活剥,都不需拿捏。
中年临床服务主管:初见问忠贞等进攻话题主导,但女主化解并转为调侃心理学(打破了医生的权威);二面倒水时痴迷后,女主利用穿搭建议彻底拿下;后来被院长直接称为用两腿之间的东西在思考
中心女副主任:平常对话,和前两位男医生相比反而是最理性的一个,但分辨不出女主故事真伪;
有权有势的现任院长:知道女主的真相和危险程度,但无法驾驭住女主不断继续表演。求助于激进治疗手段,反而引起同僚反对罢免和观众怀疑。女主应对手段是用医院连续出现病人死亡对他工作成绩影响来威胁,有效果但一般。
老头:凌驾于女主,你这回又捅了什么篓子?女主反应:六神无主。一分钟让观众惊呼:又反转了?
回到标题本身,看完本片一想,也难怪被精神病这一招屡见不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