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以往聊刑侦、犯罪类作品,我们经常会聊到“悬疑感”。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算具有“悬疑感”呢?
常见的有两种:
其一,案件以破案者视角展开。
靠情节排布巧妙、作案手法犀利、破案段落曲折来构筑线性的烧脑过程。
例如,咱们讲过的《无证之罪》、《白夜追凶》。
其二,则是案件本身并不复杂,但通过丰富的故事结构,让观众很难通过线性观影,一眼看穿其中奥义。
直到最终水落石出,大家才意识到真相原来如此。
例如也是咱们讲过的《不速来客》和《蒙太奇》。
当然,还有一种思路,就是将二者结合。
实操起来,就是咱们要聊的这部西班牙电影:
《上帝的笔误》
故事发生在1980年前后的西班牙。
咱们的主角爱丽丝,是个十足的已婚富婆。
按理说,有钱有颜有车有房有学历有对象,妥妥是个人生赢家。
但是,爱丽丝突然就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按照爱丽丝的入院申请看,是她试图毒杀丈夫,被发现后丈夫将其送进精神病院。
而且,申请信上指明,爱丽丝是个高智商精神病。
她特别擅长撒谎,且特别会看人眼色。
但爱丽丝出场时的自我介绍则说,她是化学高材生,也是私家侦探。
她有一个小白脸丈夫,丈夫沉迷声色犬马,并觊觎她的财产。
丈夫将其送院治疗,就是“合法绑架”,并占有其财产。
这里,出现了第一个悬疑点:
爱丽丝究竟疯没疯?
当我以为,接下来的内容会滑向自证清白环节。
或者是要整个大活儿,证明爱丽丝就是疯子的时候,第一波反转出现。
爱丽丝入院之后,从随身携带的书里抽出一堆剪报。
剪报内容指向精神病院曾经出过人命,而一组疑似闪回的镜头,也给到了一场纵火案和一具尸体。
跟上文爱丽丝自称侦探的信息一对,她似乎是进院卧底,试图查明真相。
同时跟介绍信里的信息对比,又验证了她确实很会撒谎。
所以目前为止,爱丽丝的身份底牌,依旧握在手里。
爱丽丝入院之后,故事继续往前推进。
在这里,她结识了一位病友伊格纳西奥,此人虽然也是精神病,却能携带打火机还能喝酒。
此外,还有智力残障、把爱丽丝当成妈妈的双胞胎。
以及老色批侏儒,和侏儒的大块头好基友。
主角团悉数登场,不出意外的话就该出意外了。
某天,侏儒试图强暴爱丽丝,爱丽丝陷入昏迷。
等她醒来时,医院主管却告诉她,侏儒已经死了。
爱丽丝误以为是自己反抗中,失手杀了侏儒。
随后在跟精神病院长对谈时,爱丽丝提到了前文书的那次命案。
这里,爱丽丝给自己的侦探故事,做了更多的补充。
简单来说,报纸上那起命案之后,死者的父亲一直不相信儿子死于意外,便雇佣了爱丽丝混进精神病院卧底。
院长则是死者父亲的朋友,三人私下商量之后,便以爱丽丝是精神病为名,将其关进精神病院,方便她展开调查。
为了让戏更加真实,爱丽丝甚至把入院申请的文件,混进丈夫要签署的银行账单里,让他稀里糊涂签了字,以坐实爱丽丝就是精神病的事实。
以当前的信息看,爱丽丝的一切,都是三方合谋。
但可能是因为此事并不光彩,当爱丽丝向院长摊牌时,院长连连否认。
不仅否认,还强调爱丽丝是精神病,精神病的话没什么可信度,况且这个精神病还有失手杀人,或者叫正当防卫杀人的可能。
最关键的,爱丽丝一直在强调,她的所作所为,都是死者父亲的委托。
然而院长请来死者父亲时,爱丽丝却表示并不认识这人。
前半段一直在下大棋的爱丽丝,行为逻辑突然断裂。
这似乎验证了,她确实有严重的臆想,并且善于撒谎。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疑点:谁杀了侏儒;爱丽丝入院之前,医院是否真的出过命案。
第一个疑点简短来说,杀死侏儒的人,的确不是爱丽丝。
而是爱丽丝的“好大儿”,那对双胞胎中的弟弟。
弟弟为了保护“妈妈”,在侏儒侵犯爱丽丝时,失手杀死了侏儒。
但弟弟随后也被另一个人杀死。
当然,以上内容均为上帝视角的信息。
至于第二个疑点呢,咱们得回到爱丽丝的视角。
爱丽丝曾经说过,他的小白脸老公觊觎财产。
假如爱丽丝说的都是真话,那么这就是一个局中局中局。
首先,丈夫找个骗子,谎称是死者家属,雇佣爱丽丝卧底调查。
随后丈夫又伙同院长,配合自己演一出戏,骗爱丽丝心甘情愿住进精神病院。
等一切水到渠成,院长就可以以爱丽丝犯有癔病,且热爱撒谎,坐实她的疯子身份。
介时,作为爱丽丝的监护人,丈夫就可以套走爱丽丝的全部家产。
很快,爱丽丝在同情她的院工帮助下,查到自己的治疗费远高于市场价,并报了警。
这一点几乎坐实,丈夫贿赂了院长。
爱丽丝计上心头,既然丈夫要霸占她的家产,这会儿大概已经开始动手了。
只要能查一下自己的银行账户,说不定就能找到关键证据。
说干就干,爱丽丝伙同那位能自由抽烟的病友,在医院纵火制造混乱。
随后,趁乱逃出医院。
期间爱丽丝劫持双胞胎弟弟的验尸官,再度回来找弟弟的尸体。
在众目睽睽之下,爱丽丝开始了自己的推理。
前文说过,侏儒有个大块头好友,其被弟弟杀死时,大块头正好目睹了一切。
为了给侏儒报仇,大块头果断杀死了弟弟。
这一段戏,除了解答侏儒之死,也回收了两个镜头欺骗伏笔。
前面我们说过,电影给到过一组火灾和死尸的疑似闪回镜头。
讲的其实正是爱丽丝放火,以及弟弟惨遭杀害。
大块头被绳之以法,院工报警之后,警察也调取了爱丽丝的银行记录。
如她所想,丈夫已经卷钱跑路了。
至此,基本坐实了丈夫陷害爱丽丝的举动。
但是,就在即将摆脱牢笼之时,反转再度出现。
因为,时至今日让爱丽丝选择进入精神病院的那桩“命案”,依旧没有下文。
且在接受调查时,院长始终表示自己没有陷害爱丽丝,而认定爱丽丝精神正常是个错误。
最终,院长请来了关键证人。
此人正是雇佣爱丽丝进入医院,那个时真时假的死者父亲。
影片就在爱丽丝的恐惧目光之下,黑屏落幕。
故事告一段落。
单看文字稍微有点乱,实在是这部片子足足150分钟,又夹杂了大量欺骗镜头。
我只能挑一些关键信息,捋出一条好理解的主线。
当然,大家不必担心剧透。
电影本身的悬疑感,很大程度上源自气氛的烘托,以及时间线交错带来的误判。
除了案情主线外,大量剪辑引出的悬疑感,也足够烧脑。
哦,除了最后一段。
就我个人的观影判断,其实结合几条时间线综合来看,案情本身类似“杀妻骗保”的路数。
所有内容凑一块,足够组成一个相对精彩的故事。
这一点,原著和1973年墨西哥版的电影里,都能找到准确的答案。
而西班牙版结局突然出现的死者父亲,多少有一点故弄玄虚。
这个操作,很可能是想引导观众重新提取信息。
然后塑造成爱丽丝确实有精神病,也确实很会说谎。
进而把这个开放式结局,引向这是一起冤假错案。
或者,部分案情来自爱丽丝的臆想,再推出爱丽丝确实是疯子的结论。
但是,前文真正的苦主已经露面了,如今这个假货二度登场,还能引起爱丽丝的恐惧,逻辑上很难自洽。
推翻了正片里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优秀的“悬疑感”,也成了“玄疑感”。
硬解释的话,就是爱丽丝因为毒杀丈夫失败,患上精神分裂。
或者说,爱丽丝早就毒杀了丈夫,再把自己的存款打到丈夫户头,最后试图以精神病脱罪。
理论上可行,也能再叠一层悬疑效果。
但这些内容在正片并没有明确交代,多少有点过度解读成分在里面。
所以,我个人的判断,结尾的强行反转有点画蛇添足。
也是影片主体部分质量尚佳,却只拿到7.3的重要因素。
当然,以上只是一家之言。
各位小伙伴,如果有其他看法,也可以评论区各抒己见。
当然,到时候记得点赞、关注走一波,让更多小伙伴加入讨论。
咱们明天再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