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玛嘉出生于一个中产家庭。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因此在她小的时候就能够接触到很多人物,能接收到更多的思想。在目睹了叔叔的死亡之后,她抛弃了原有的思维方式,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反抗的种子自此在她心中根植。
家中开放包容的氛围对她的人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她的父母会带她去参加秘密聚会,对她的兴趣表示支持,在她反驳宗教老师后给予她鼓励。亲人对她的选择都表现出极大的尊重,丝毫不干涉她的决定,在她受挫过后也会安慰和拥抱她。玛嘉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理解和爱的环境中长大的,这也是她在面对不公时敢于发声的重要原因。
同样的,当玛嘉身处异国时,当男友邀请她一起离开伊朗时,她的“乡愁”也是无人能比的。
远在他乡,玛嘉面对着别人对她身份的误解和嘲笑,颠沛流离的留居生活,语言不通的环境和陌生的文化,两次失恋的经历和无法缓解的文化震撼使她情绪崩溃,好在最后还有家。
第二次离开家乡代表的是她的蜕变,选择离婚,离开家人,面对司机的询问能够坦然说出自己来自伊朗。造成她蜕变的原因,我认为依旧是家庭给她的理解和爱。
在物质层面上,玛嘉的家庭能够在特殊时期搞到护照,提供她的机票和生活费,为她缴“恋爱罚款”,优渥的家境是她能够健康成长的倚仗之一。
她是战争时期相较而言的幸运儿,家庭为她营造了一个极好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让这个故事不算悲剧。
但这样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女性在压迫下无法发声,孩童在扭曲的教育下失去了辨别能力,酒精和娱乐消失在这片土地上。悲痛和压抑是才普通人于动荡中的主基调。
本片没有过于沉重,玛嘉的变化也不是像我在起初设想的那样——努力学习然后回家和一群有志之士发动变革,而是再次离开伊朗。对于女性的遭遇,它没有极具讽刺和露骨地将其表现,而是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将女性受到的种种不公和压迫描绘出来。
母亲在车上流下的眼泪,我想也是伊朗所有女性流下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