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这两天得到了一部中文字幕的《万尼亚舅舅》,是2020年英国版的。 正好前几天看完了1970年的苏联版,两部影片对照着又看了几遍。
这部影片仍然力图保留契科夫原著的风格和叙事,所以就不再赘述情节了。按我的理解,影片所描述的几个主要人物,即谢列勃里雅科夫教授、他的二任妻子叶列娜、瓦尼亚舅舅、阿斯特罗夫医生、年轻的索尼雅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对于生活的思考。代表着旧俄时代的知识分子,与大部分浑浑噩噩土里刨食的底层民众不同,影片中的人物在温饱之外,最大的困扰就是对于生活意义的思考。
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万尼亚舅舅和阿斯特罗夫医生。如叶列娜所说:“他们有天赋,有洞察力,他们的头脑可以自由想象。”阿斯特罗夫医生也说:“人的一切都该是美丽的,不仅仅是脸,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灵魂都是美丽的。”抱着这样美好的期待,他们去寻求生活的美好。万尼亚舅舅从年轻时就崇拜自己的姐夫谢列勃里雅科夫教授,二十多年为他理财、抄稿,到老了才看出谢列勃里雅科夫不过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伪君子,自己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只剩下悲哀的感叹:“失去了青春和生命,哪还有什么道德可言?”自己的付出“就是一个肥皂泡”。阿斯特罗夫医生兢兢业业的行医,却无力治愈蔓延全国的瘟疫。他并不期待有轰轰烈烈的事业,只希望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让后来的人们记住自己。他说:“100年或200年后的今天,我们都会消失,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那时的人们还会记得我们吗?会说我们的好话吗?他们只会忘记我们。”他对万尼亚舅舅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你我这样的老顽固,我们被困在这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处境毫无希望。”这所庄园就如同一个监狱,他们无处可去,只能在这个古老破旧的二十六个房间中徘徊,在弥漫着腐朽空气的一潭死水中挣扎。从最初的激动、努力到最后的失望,但凡是有过理想和追求的俄罗斯知识分子都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迷茫和苦闷。
索尼雅在影片结束时那段著名的大段独白,真的是非常好!其中有一个关键词,说了好几次:“我们会得到休息。”是一种苦苦追求不得而无奈的泄气,还是看到光明的出路后喜悦的放松?非常耐琢磨。
这一版的《万尼亚舅舅》的结构很特殊,虽然没有脱离舞台,仍然在刻意的强调舞台的存在。先是描述了新冠疫情下的剧团停演,舞台上的道具都罩上了一层白布。然后是解封后演员们回到剧场,演出开始。老奶奶将那些白布一层层的揭开,医生上场开始台词。编导这样安排是有自己的考虑的。通常我们看电影,从小孩开始,就不住的问大人:“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得到回答后,不由自主的就站到好人一边,一起和坏人斗争,直到胜利。其实普通的观众们看电影也是这样,往往下意识的将自己代入到影片中的某个角色中,伴他喜悦伴他流泪。而在这里,编导有意制造一种距离感,让观众明白,我们是在看戏,是从戏中去体会契科夫所说“既没有一个天使,也没有一个魔鬼”的场景。不需要观众的代入,我们和角色是疏离的,我们是在另一个世界中去观察这一个世界上所发生的事情。因为故事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真实的生活。编导并不指望我们去判断人物的好与坏,只是去冷静的剥开人物的灵魂。这种置身事外的观察,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整个故事背后的精神。
再看语言。不知道是原著的语言还是翻译的语言。看1970年版的时候,那些台词总是让人觉得很别扭。而看这个2020版的,就感到顺溜多了。我想这其中的原因是,1970年版的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话剧中,台词都是根据焦菊隐的翻译原封不动的搬过来的。而焦菊隐翻译这部名著的年代,是1930年。那时候在咱们这里,白话文普及也不过是十几年。人们尤其是知识界对于白话文的运用还是很初级很不成熟的。且不说胡适的那首“匹克尼克来江边”令人不知所云,就是鲁迅的文字和我们现在的习惯用法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曾经看过一本那时的书,名为《亚森罗平奇案》,开头的文字是这样翻译的:“话说法国巴黎地方,乃是个热闹的所在。”读起来好像是到了《水浒》时代。而在近几年的《生活大爆炸》中,翻译出来的语言就非常贴近现在的生活了,令人感到妙趣横生。所以,并非是原著的文字晦涩,也并非是翻译家的水平不够,实在是时代的原因,语言发展的原因。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当然是2020年版本的更容易接受了。
万尼亚舅舅由托比·琼斯饰演。在以前的很多影片中,他都是出演一些配角,虽然脸儿熟,印象并不深刻。在这部电影里,他的表演真是好极了。其中有一段,表现万尼亚舅舅对生活的失望,台词是:“他是一个肥皂泡。”说到这里,他把食指伸进嘴里,快速拿出,发出“波”的一声。是一种俏皮又无奈的表达。非常有创意!
本人评分: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