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影片中双方的辩论充斥着哲学性,阐释与描述存在为何物似乎贯穿了辩论。
自身的存在该如何定义,是否需要通过连接一个更强大的他者(国家意志等)来意识和感受自身的存在,三岛呼吁的“天皇”是一个象征,它从某种程度上是日本的文明核心,如果抛弃掉“天皇”,作为具有本土意识的自我意志也会消散,为保持自身意志的存在性,他必须努力去追随这个大他者,在这个意义上他是民族主义的存在;与他相反的是影片中抱着孩子的辩手芥正彦,他所提到“解放区”核心并不是时间的连续,而是空间的产生的艺术,从这点看他似乎已经将自己从历史中拿出来,逃离时间的束缚,他不需要一个大他者来旁证自己的存在,他的存在在于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以在辩论中他强调了人类这个概念弱化了日本人这个概念,这也就意味着他的存在即自身,是他追求的艺术等。
辩论双方的意识成长环境的极大差异性也隐含着二者的意志存在旁证(他者)差异显著,三岛成长于二战,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成为美国藩属国,对一个正寻求世界在何方的十几岁的东方青年来说是灰暗的;而芥正彦的成长是战后的,即西方式的民主教育。在这个角度上,他们的大他者是截然不同的东西方文化。
当一个人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思维的边界时,会寻找佐证自己存在的他者,或历史、或艺术、或宗教、或政治理念……并在意识到自身存在之后不断地阅读(广义的阅读)拓展思维边界,进一步去思考作证自己存在所依赖的他者是否是自身意志存在的他者。
阅读三岛的第一本书是《金阁寺》,那种通过对美进行毁灭来占有,并通过毁灭美然后将美更进一步的升华的欲念表达是特别特别吸引人的。另外个人很喜欢的导演北野武也是,在《凶暴的男人》、《奏鸣曲》等电影中,大多时候通过主角自我毁灭来作为影片的升华与结束。一场盛大的戏剧终归要谢幕,如果要让这场戏剧被历史所铭记并永存,也许得把戏剧核心人物毁灭(即让他在伟大中结束)。
借用影片中与他通信的僧侣所描述的感受:三岛由纪夫的眼睛总是闪烁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