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的童年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剧情 战争  苏联 1962

简介: 残酷的战争摧毁了12岁男孩伊万(Nikolay Burlyaev 饰)的童年,母 详情

更新时间:2018-03-24

伊万的童年影评:导演说

本片根据鲍哥莫洛夫的小说改编。在小说中,作者以一个散文作家的准确而专注的眼光描写了战争。小说采用了哈尔采夫的第一人称,是平铺直叙的。而塔尔可夫斯基决定在片中一定要加上伊凡的梦。他要让伊凡在银幕上生活在两组镜头中:一组是现实世界,在这里他是一名侦察员,执行着战斗任务;而另一组,那便是他的梦幻与回忆的世界。塔尔可夫斯基用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写出了一首诗:描写遭受战争摧残的“伊凡的童年”的悲剧诗篇。这首诗表现出:遇到了战争之后,这童年变成了什么样;也表现出:如果没有战争,它又会是什么样。
伊凡的形象不是银幕上常见的那种穿着合适的小军装和皮靴的、被收养的“团队之子”式的小战士,而是一个面孔黝黑、浑身战栗、背上布满伤痕、由于发抖而牙齿相击作响的小男孩。
战争毁灭了伊凡这一代人的童年。伊凡饱经风霜,变得早熟和深沉,他已经失去了儿童的纯真和信念,只有在梦境中他才恢复了对生活的光明的概念。
在梦中,伊凡是作为一个自由的、完整的人而存在的,他与大自然的美和人的情感的美以及整个美好的生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美好的、光辉的。而在现实中,伊凡仅仅是作为一个复仇者,作为一个武器而存在着。他所经受的战争的伤痛比别人惨重,他对战争的憎恨也比别人深切。尽管部队里的军官们为了爱护他,想送他到苏沃洛夫军官学校去学习,但他们不理解:只有当伊凡按照他自己所理解的那样报了仇之后,他的心才会平静下来。
影片中的战争是通过伊凡的眼睛所看到的战争。战争的形象与暴力的形象对伊凡来说是唯一的、绝对的现实,只有在睡梦中,他才能摆脱它们的羁绊。
影片中插入的玛莎和霍林那场戏完全不是为了“戏不够,用爱情来凑”,而是为了表现战争对人性、对人类正常的感情的摧残。霍林和玛莎在堑壕上面接吻,这一画面象征着他们是在坟墓旁接吻,他们的爱情产生在严酷的战争年代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是无望的,这像是在玩火。霍林把玛莎叫过来,又立即让她走开,他的这种克制态度表明他充分意识到这种爱情是危险的。
“白桦树之舞”这场戏使人联想到一阵无法抗拒的“毒菌之风”,影片的人物仿佛就处在这阵旋风中。这片美丽纯净的、野生的桦树林没有枝叶,显得冷峻而严酷,是影片摄制组费了很长时间,挑选过十数处丛林,最后在莫斯科近郊才找到这个外景场地的。
伊凡最后的那个梦意义深长,它绝不是影片的一个“光明的结尾”。这个梦是在观众们知道伊凡被处死刑之后看到的。伊凡的实际命运是被处了绞刑,而这个梦表现出:如果没有战争,伊凡可能会有的如此美好的生活。这个梦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惆怅。
影片用具体的画面塑造了战争的形象,塑造了遭受蹂躏的俄罗斯大地的形象。最后一场戏中,也就是在伊凡最后的梦中,孩子们在沙滩上嬉戏着,一切都是那样纯净、那样光辉,只是在水边,在沙滩上竖着一棵烧焦的树。伊凡与一个小姑娘追逐着向水里跑去,这时,画面中刹那间闪现了那棵烧焦的树,一片阴沉、昏暗的阳光笼罩着它。这个隐喻性的画面非常富有表现力地让人看到:在伊凡的道路上竖起了一棵死亡的黑树。
剧情的结尾借助了新闻纪录片。在塔尔可夫斯基的影片的结尾中,最容易看出他的手法和思维方法,结尾往往使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展现了出来。故事片的剧情突然钻进了表现被攻克的德国国会的历史性新闻纪录片中。国会大厦的一组镜头是影片中第一个群众场面。在这以前,剧情涉及的面是很有限的,画面上出现的仅仅是那些和伊凡有关的人,在伊凡面前出现过的人,曾经送他去执行任务或迎接过他归来的人。影片中唯一的一个群众场面是纪实性的,也就是历史性的。伊凡是在与历史作对比,在这里,可以看出这部影片的规模以及它的悲剧性的激情。应该说,一个失去所有亲人、并投身到向法西斯占领者复仇的残酷斗争中去的小男孩之死这件事本身,就足以引起人们强烈的感受,并且不会使人们因落泪而感到不好意思。但不管是在这部影片还是其他影片中,塔尔可夫斯基都不想让人流泪。每一次,他从观众那里得到的都不是眼泪,而是与他同样的感受和对他的理解。一想到小伊凡的命运,观众的心就感到一种难以忍受的痛楚,但这种难受不是伤感的。伊凡是一个说一不二的人,他使自己与战争相适应,然而,在他把一切都献给战争之后,即使他没有被法西斯分子绞死,他也不可能在战后继续活下去了。
《伊凡的童年》的激情是悲切的:小男孩的死被描绘成人类的灾难。当然,这样来表现,只会加强影片的反法西斯倾向。
塔尔可夫斯基赋予了这个常见的故事情节以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影片中,他本人的观点表现得极为明确而活跃。因而,《伊凡的童年》属于当时在西方兴起的“作者电影”的范例。影片无论就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来说都是一部创新之作。
塔尔可夫斯基生于1932年,他是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人民艺术家。1961年毕业于苏联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习作《压路机和小提琴》在纽约的大学生影片比赛中获一等奖。《伊凡的童年》是他毕业后的第一部影片,也是他的成名作。1967年他拍摄了《安德烈·鲁勃廖夫》,该片在1969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后来,他又拍摄了《太阳系》、《镜子》、《潜行者》。1983年在意大利导演了《怀乡》。之后,在国外定居。1985年在瑞典导演了《牺牲》,获戛纳国际电影节大奖。他的影片内涵很深,表现人和大自然、社会、历史的关系以及人自身深层意识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在他的影片中,纪实手法与浪漫主义的手法、科幻和现实、哲理与抒情结合得很好。他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有独创性。1986年他在瑞典去世。他去世后苏联复映了他的全部影片,认为他的影片有独特的导演风格,表现了一个艺术家主观感受中的客观世界。

伊万的童年的相关影评

伊万的童年
❀ •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 7.5分 高清

    日后此痛为你用

  • 7.7分 高清

    非诚勿语

下载电影就来比兔TV,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19 BT影视 ic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