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非常值得回味的一部纪录片。不仅介绍了四位现代艺术大师(沃霍尔、马蒂斯、毕加索和达利)的著名作品,还分析了他们对同时代和后世所产生的公众影响力,除了其自身所处的艺术领域外,他们还影响着时尚(服饰)、卡通、广告、电影这些涉及到视觉效果的领域。
1、安迪· 沃霍尔
曾经在2015年看过安迪·沃霍尔的个展,对于他的艺术个人一直处于无感的状态,但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才意识到为何将他放在第一集(尽管他的艺术创作是受到本片其余三位艺术家启发的)——安迪·沃霍尔是最典型的现代艺术家的例子,无论是其人还是其作品都是艺术与商业融合的典范,他的创作题材主要围绕着商品、明星,与此同时,他也将他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他的画作可以通过丝网印刷术批量生产,他拍摄电影、制造明星、参与制作乐队唱片、出演广告……正如本片所言:“安迪打开了一扇门,使得如今的艺术领域百无禁忌,颠覆了艺术家的定义”,他引发人们对于原创艺术的思考,所谓艺术究竟是艺术家创作技巧的展现,还是蕴含在作品背后的原创想法?虽然我仍然未必喜欢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但是不可否认,他是现代艺术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人物。
2、亨利·马蒂斯
印象里马蒂斯的作品一贯是鲜艳的色彩与简朴的结合,通过本片我才知道,原来他也曾创作出《钢琴课》这样灰暗压抑的作品。最打动我的是他在晚年接受肠癌治疗后创作的剪纸作品,他用精纯的技巧剪出了优雅简洁的线条;他在83岁高龄时还能创作出《蜗牛》这样的作品,还设计出了一座教堂(喜爱教堂里名为“生命之树”的两扇彩色玻璃)。可以看得出艺术从始至终都未曾离开过他的生命,而马蒂斯本人也未曾放弃过自己的艺术追求。他的作品里出现的元素被应用在时尚、卡通等领域,持续影响着后世。
3、毕加索
对我来说,毕加索一直以来都是“熟悉的陌生人”,他的作品不断地出现在各类综合戏画展上,但是并非每一件我都完全欣赏;他的作品辨识度很高,他的影响力很广泛,但是我并不会主动去参观他的个展。这部纪录片介绍了他的几个主要时期——蓝色时期、玫瑰时代、立体派时期、古典风格时期……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阶段,在西岸美术馆的“时间的形态”展览上曾看到他的几件该时期的作品。毕加索说他创作的并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更类似于捕捉瞬间的芬芳,这种感觉从各个角度去包围你,这也令我联想起意识流的小说与电影。影片介绍装饰艺术、建筑、时尚均受到了立体主义的影响,确实将立体主义与生活中不少诸如此类的例子进行联系。
总体而言,毕加索的艺术是其心情的表达,成为他的情绪的外化形式。本片着重分析的《格尔尼卡》也令我再一次重新审视毕加索其人及其作品。
4、萨瓦尔多·达利
大概在2016年曾经看过他的个展,彼时对他的了解还仅仅称得上是皮毛;真正的深入了解是今年观看了《旷世杰作的秘密》中《十字若望的基督》这集后才开始的。焦虑这种情绪贯穿了达利的所有作品,他的创作早年沉迷于对于潜意识和弗洛伊德心理学的诠释,而晚年则沉醉于对他所谓“原子神秘主义”的描绘,但终其一生,他都致力于推广超现实主义。精准如照片般的笔触是他的标志,除了绘画,他还设计了不少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日常物品、珠宝、时尚,他也参与设计了希区柯克的电影,制作广告,还差点能够制成一部卡通短片……他也是首位自我宣传的超级明星,曾六次登上时代周刊。
观影过程中,最受启发的是一位受访者对超现实主义的阐述“对事物了解得越少,你从中获得的乐趣就越多(想要理性地分析它就错过了重点),出发点是让你感受到一种情绪,伟大的推销员根本不用推销,超现实主义就是让你摆脱文字的语境,将你带入另一种语境”,或许这也可以推及对于现代艺术的欣赏——现代艺术就是一种使图脱离文字甚至是传统文化语境的尝试,过度分析只会丧失对于创作者原本意图的把握,不妨享受第一次观看作品所带给你的视觉冲击,即便是会错了创作者本意也无大碍,关键是能够与其产生情绪的共振。
7月7日开始看,7月14日看完;7月16日写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