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为什么是非专业评价呢,因为我既非影视剧专业出身,不会使用专业的术语词汇,也不是王家卫电影的研究学者,只想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谈谈看法。
王家卫是尖沙咀长大的上海人,被香港文化洗礼,却也怀揣着对上海故土的迷恋。
他过往的很多电影都在呈现他视角下的上海,最著名的一部是《花样年华》,梁朝伟那袅袅娜娜暧昧的烟圈和张曼玉风情万种的旗袍身姿在上海小巷里散发着无与伦比的旧上海风情。
王家卫镜头下的上海,总是一股浓浓的暗黑系迷离风格,充满着对写意性美学的追求,他的拍摄角度很大胆很有特点:
1、随处可见的遮蔽与窥视
他喜欢用旁观者的视角讲故事,注重构图,很多人物镜头都是1/3格式,或是用帘布、玻璃、隔断、墙角等等构成窥视的效果,有着强烈的叙事意味。
2、手提拍摄
手提摄像机拍摄,人为地造成画面的模糊感,增加了故事情节的不确定性(动态感配图难找,大家自行看剧体会)。
3、夸张的广角镜头与距离感
人物有时会被挤压在广角景深的边边角角,强化了画面的压迫感。
4、善于用光线与色彩营造氛围
我们在《繁花》中看到了各种灯,街灯,台灯,水晶吊灯,霓虹灯……色彩缤纷,上海老洋房的彩色玻璃花窗、海派风情的红砖石库门、复古花砖、墨绿、金酒红色的大面积应用,大多时候美丽奢华,呈现出万花筒般的绮丽风情,这些都为剧情推进营造出了优秀的氛围,有紧张激烈的,有暧昧多情的,有孤寂无奈的,有市井烟火的,千姿百态。
5、使用大光圈拍摄人像
很多人物出现的镜头是用大光圈呈现的,使得人物显得更加得神秘、浪漫、令人难以捉摸。
6、喜欢夜间光线下拍摄
全剧90%都是夜间光线下的拍摄,这符合王家卫一贯的风格,夜色下的一切人或事物都会被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很容易通过幻梦般的光晕和色彩来凸显人物和剧情。
《繁花》中,几乎能听到所有的音乐类型,可谓万花齐放,但最突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港风歌曲(含粤语和普通话歌曲,均为90年代的流行曲)。
全剧此类歌曲共计57首。
有烘托生意场上励志图强的《安妮》(王杰)、《爱拼才会赢》、《冬天里的一把火》(费翔),有凸显汪小姐与宝总、宝总与雪芝之间情感拉扯的《执迷不悔》(王菲)、《偷心》(张学友),宝总与雪芝在香港重逢时曾响起《随缘》(温兆伦)。
以及交错响起的众多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光辉岁月》(Beyond)、《不再犹豫》(Beyond)、《喜欢你》(Beyond)、《一生何求》(陈百强)、《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王杰)……
当演到玲子在东京与宝总相遇以及玲子初回上海的时候,背景旋律总是那首经典的《东京爱情故事》,听起来十分亲切。
王家卫很聪明,与其用新打造的音乐去搭配新的故事,不如用经典的文化符号—音乐来直接勾勒出那个年代的形象,歌声一起,不用多做铺设,信息量直接就出来了。这是90年代大型集体回忆现场,是经历过那个年代人们的共同的梦。
他安排老牌港星前来客串,如温兆伦、钟镇涛、赵雅芝(只闻其名)、费翔(高仿版本)等,用意与歌曲如出一辙。
除此之外,还有两种配乐风格值得关注。
一是戏曲名段的频频出现。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玲子住的亭子间的楼下那位颇有故事感的史老师,戴着金丝边眼镜温文尔雅的“史老师”,被网友认为是最像上海知识分子的角色,扮演者正是上海京剧院梅派青衣史依弘。
剧中史老师唱的《贵妃醉酒》,酒醉时分,思念伊人,这是剧中的史老师和玲子共同的处境;还有收音机播出的《锁麟囊》,讲述的是一个随手相赠,种下善果的故事,喻示着玲子在东京对宝总的帮助,为她自己种下了一个不错的未来。
二是西方配乐的出现,通过古典、摇滚、探戈、拉美舞曲等众多风格,打造了本剧一座梦呓般的音乐迷宫。
代表性曲目有《My Shawl》、《Jungle Drums》、《La Donna Romantica》、《Da'rk Cha'r'i'o't》等等。
王家卫特别擅长用镜头和音乐来表现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流逝与缅怀,对城市变迁和人情世态变化观察敏锐,善于探讨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关系的复杂性。
《繁花》拍的是新中国的上海,聚焦在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伊始,新事物鳞次栉比,老贵族如阿宝,“新钱”如强慕杰开始剑拔弩张,黄河路、进贤路、南京路等发生着一系列关于证券、股票、实业、资本之间的共生博弈的故事,商战场景正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繁花》的生意场被王家卫拍出了民国间谍片的感觉,谈个生意像是大型黑社会碰头现场,仿佛剧情推进的下一秒,杜月笙就要出场,“百乐门”就要响起爵士乐。一条街“黄河路”被拍成了一个江湖,有大侠(宝总),有扫地僧(爷叔),有大智若愚的旁观者(范总),有神秘人物(李李),有愚笨可爱的富二代(魏总)、有传说(金凤凰),而玲子,更像是《新龙门客栈》里的老板娘金镶玉,不那么风情罢了。
上海的里子和外表都被王家卫拍得很好看,很摩登,很市井,又充满着人情世故。剧中老上海的弄堂、亭子间、小卖部、霓虹灯、马赛克、水磨石、古典欧式、巴洛克风的建筑都做了很好的还原,很有年代代入感。
上海本帮菜如排骨年糕、黄鱼捞面、干炒牛河、泡饭,香港菜如仙鹤神针、川乌、船王炒饭、大王蛇等都被如数家珍地呈现了出来,表现出王家卫对粤港交融文化的熟稔和深厚感情。
全剧按照时间线在推进,又穿插着各种回忆情节,老歌,以及阿宝的旁白。可惜的是,本剧有无数的回忆,却不够“杀”,反而让情节稍显凌乱跳脱,上一秒还在讲生意场的你死我活,下一秒就开始了阿宝对于雪芝的回忆;王菲的《执迷不悔》总伴随着汪小姐的内心挣扎响起,却让人难免觉得重复与单调,不能打动人。
毫无疑问,胡歌成功演绎了宝总,胡歌就是阿宝,他的气质与宝总完美融合,他演绎出的深情和能力让人信服。但剧版的宝总成长之路没有拍出来,他在商场上的杀伐决断、对人情世故的轻松拿捏、刻在骨子里的深深善意从何人来,我们只看到他与雪芝的片刻过往以及与玲子、汪小姐的零碎片段,对这个人物的成长线却仍然不甚了解。宝总这个极具魅力的人物如无根之木,无处寻源。
辛芷蕾饰演的李李,复古老钱风的穿搭,皮草外套,夸张配饰,高挑身材,丰颐妙目,黑发红唇,极具港风,张扬霸气,雍容华贵,是行走在暗夜里的一朵迷人的野玫瑰。
她让我重新定义了老板娘这个角色,尤其是餐厅老板娘,不光是迎来送往,拿捏人心,关注业绩,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情报机构”,同时还得对股市、资本市场了如指掌。同时,她也很好地演出了王家卫对人心复杂性的理解:声东击西、欲拒还迎、不露声色、出其不意……都被她演绎得不露痕迹。
她是宝总在生意场上最欣赏的一个女性角色,四两拨千斤,干翻了黄河路,也因为太过出色而成为了黄河路的“公敌”。
“小阿嫂”,一个我认为演的特别好的小配角,被网友质疑太老与陶陶不搭,但演员很好地演出了小阿嫂市井而不油腻,风情而不风骚的特点,那上楼梯的几步摇,那一口吴侬软语真是酥到了人的骨子里,难怪陶陶为其神魂颠倒。
与“小阿嫂”对应的是陶陶的妻子芳妹,这是个被导演处理得很巧妙的角色,她全程没有露过脸。王家卫想告诉我们,她就是个可以被忽视被模糊,随时可以被忘记,不值得被记住的小角色,她是中年油腻女性的代表,是个充满了动物本能而失掉人类细腻情感的人物,是已婚男性的鸡肋和绝望,或者希望(因为可以传宗接代)。
小阿嫂再如何,也不会变成芳妹。陶陶守着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眼看着心中的红玫瑰嫁作他人妇……这就是人间真实。
王家卫镜头下的人物总有着扑朔迷离的台词,一半靠说,一半靠猜,倒是很符合镜头的神秘迷离之感,但本剧又有不同。
《繁花》有着《花样年华》的光影,《东邪西毒》的台词,《一代宗师》的大事件场面,却总让人感觉很多演员的演出或浮夸造作,用力过猛,像是很多幕话剧的拼接;又或者故作高深,实则悬浮,像极了中年版的《小时代》。
得失不论,毁誉由人,《繁花》之下,繁华落幕。无论如何,这是王家卫眼中的沪上梦幻年华,是他对一个年代一座城的怀念,我们须细品,再细品,才不枉王导的十年一剑。